圖 1.2.1 a 分離器結構
折流式分離器:氣液混合體,沖上折流板后,液態由于密度較空氣大,會由于慣性作用積聚在折流板上,經研究發現弧形葉片與折板形葉片的除霧效率相近,但在壓降方面,弧形板比折板的壓降小,故弧形葉片除霧器的綜合性能比折板式除霧器要好。
重力沉降式分離器:該技術由于研發較早,已基本成熟。當前研究的重點在于研制高效的內部填料提高其分離效率的效果。此類分離器的設計關鍵在于確定液滴的沉降速度,然后確定分離器的直徑。螺旋片導流式氣液分離器(CS):1996年Franca等研發了螺旋片導流式氣液旋流分離器(圖1.2.1b),在井口就可以達到氣液分離的效果,并且分離后的液體和氣體都用不同管道輸送,增加了采油回收率,多相流輸送時的堵塞和沉積現象也得到了完美的解決。因而在氣液分離、石油天然氣開采中的油氣,壓縮空氣的凈化處理。特別是在偏遠地區油井及遠距離油氣輸送方面應用廣泛。
圖 1.2.1 b 螺旋結構的三維幾何模型
圖 1.2.1 c 螺旋結構網絡
旋流板式氣液分離器:旋流式分離器的結構如圖1.2.1d所示。除液的關鍵部件是筒體中的錐形旋流板。氣流穿旋流板時就成為旋轉氣流,二相流中的液體會因為離心作用甩向側壁,匯集流到溢流槽內,達到了氣液分離的目的。該設備的優點在于壓降小,不易堵塞;缺點是調節比小,分離效率受氣流流量影響較大。
圖1.2.1 d 旋流式氣液分離器結構
軸流式氣液旋流分離器:該分離器結構如圖1.2.1e其離心力是由導向葉片產生的,因而旋流比較穩定,且阻耗小。而且該分離器結構簡單,中間流道的連接和管柱整體結構形式簡單,能夠與常規坐封工藝和起下作業工藝吻合,顯著降低了加工制造難度和加工成本及現場操作技術難度,廣泛應用于井下氣液分離方面。
圖 1.2.1 e 軸流式氣液旋流分離器
從涂裝方面來說,由于我國工程機械涂裝發展相比汽車行業晚了5-10年,一直沒有形成獨立的涂裝體系;當國外工程機械行業公司進入后,促使工程機械涂裝工藝設備上有了較大的發展,工程機械涂裝發展到今天新的涂裝體系已經基本形成。但是規格多、品種雜、重量大、體積大,而且不容產品生產特點和使用環境不同。對于含有油漆廢氣的處理技術并不完善,主要是采用濕式采集法。目前比較成熟的漆霧處理設備也比較多,例如:由梁樺機電設備研發生產的水簾噴漆房,利用風機和水來獲取漆霧混合過濾凈化。由供水裝置、水膜、水吊裝置、平面水吊混合裝置、霧化混合裝置、水箱捕集裝置、濾筒捕集裝置、濾網水吊混合裝置、濾網過濾裝置、氣水分離裝置、上水版捕集裝置、風道等組成。在新型軸流風機吸力的作用下,含有漆霧的氣體向處理機進風口方向流動,一部分漆霧直接接觸到水膜板上被水膜吸附、也有一部分被水吊沖刷,其余未被水膜和水吊捕捉到的殘余漆霧再通過處理機平面水吊混合、霧化混合、濾網捕集、水箱捕集、水吊混合、濾網過濾、氣水分離、水板捕集分離后排出風道。再如由廣東同盛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研發生產的QW干式漆霧過濾裝置,用干式過濾的方式處理漆霧,不使用水,無二次污染,廣泛適用于家具制造,電器生產,五金加工有需噴漆的制造行業。
國外涂裝技術起步較早,隨著環保觀念的提高,以及對更高效益的追求,不斷發展的技術已經滿足了從濕式吸收法向干式吸收法的過渡。先進的產品也較多,例如:德國杜爾公司推出的噴漆室排氣干式凈化裝置,在除凈噴漆室排風中漆霧方面使用干式分離技術,與通常采用的濕法(水洗)分離技術相比,不再產生特殊的垃圾,可節省水和能源。它們與機器人及噴涂參數匹配,使噴漆室排風不須追加過濾,可直接再循環使用,不須向噴漆室供給全部新鮮空氣。分離過程完全自動化,分離不用水和化學藥品,過濾介質(元件)完全可再生利用�?晒澕s能源30%,通過排風再生循環利用,供新鮮空氣量的減少,有降低廠房和相關設備的投資35%的潛力,另外材料及維護費用也可降低;采用這種新的漆霧捕集方法后涂裝過程的單車成本(CPU)可降低10%,且是環保性最好的捕集漆霧的工藝方法。